304am永利集团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的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技术系,2009年更名为教育系,2016年更名为永利集团官网教育系,2018年组建304am永利集团,2019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以教育学为主干学科成功申报“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022年教育学学科获批学校首批重点建设学科。学院于2000年开始举办初等教育专业,2002年开始举办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2009年开始举办学前教育专业,2014开始举办心理咨询专业,2016年之后学院集中力量举办小学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2017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获批荆楚卓越教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019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同时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小学教育专业参与并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2023年,小学教育专业获批湖北省优师计划项目。
多年来,学院“立足十堰,面向湖北,辐射全国”,坚守学校百年师范传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服务学校“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建设和“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人才”培养,秉承“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注重实践、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不断强化“新理念、新技术、新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运用,逐步形成了“文理相互渗透,艺术综合凸显”的办学特色,累计输送“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能发展”的基层和乡村小学、幼儿园教师1万余名,为十堰市乃至湖北省基础教育、乡村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公司现有专任教师7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1人,硕士以上学位60人。现有湖北省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十堰市道德模范1人,校级青年教学明星4人,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获奖11人次。其中有32名教师承担教师教育公共课的教学工作,为全校14个师范专业开设中学教育学、小学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等16门教师教育公共课程。
现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省级先进基层教学组织1个(学前教育专业),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卓越乡村教师培养创新团队),校级重点科研团队1个(乡村卓越教师培养研究团队),校级研究平台1个(农村教师发展研究中心)。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校级一流课程(包括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其中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
公司建有智慧创课实验室、小学儿童生命安全虚拟仿真实验室、数码钢琴实训室、舞蹈形体训练室、蒙台梭利实训室、音乐室、综合保育室、感统训练室等24个校内实验(训)室,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22个。近5年来,获批教科研项目116项,其中省级教科研项目7项,市厅级37项。获十堰市社会优秀科学成果奖5项。承担国培、省培项目30余项,为5000余名基层小学、幼儿园一线教师和园长提供培训服务。304am永利集团教工党支部成功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18-2020),获批省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项目(2023)。
小学教育专业有着23年的办学历史,着力培养具备多科教学、综合育人和自主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小学教师,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围绕“全科”设计的“一践行三学会”养成教育课程体系,实施高校与小学“双导师”制和 “小学名师进高校课堂”活动,打造“新六艺”实践育人平台,形成较为成熟的“一线贯通、两翼驱动、多科共育”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凝练了乡村情怀、艺术修养、胜任多科、全面发展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学前教育专业有着15年的办学历史,着力培养保教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高素质幼儿教师。通过建设“育师德,重实践,强素养”的课程体系,完善了“两域四级、全程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凝练了“注重乡村情怀、强调综合素质、融合理实一体、突出创新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保教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近年来,学院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类赛事获奖30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奖项获奖85人次,学生在教师技能竞赛和双创项目获奖方面表现突出。近三年学生普通话(二甲)过关率93%以上,教团队格证过关率80%左右,毕业生从教率60%以上,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能发展”的优秀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涌现出了蔡明镜、李家海、胡红伟等多位优秀毕业生,为鄂西北乃至湖北省基础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部分毕业生考取西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济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生继续深造学习。其中公司优秀毕业生蔡明镜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用行动编织乡村教育振兴梦想的事迹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先后获评“全国优秀特岗教师”“中国好人”“荆楚楷模”、“荆楚好老师”等荣誉称号。
面向未来,不忘初心。学院将继续聚焦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与发展,开展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公司产品、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培养具有浓厚的教育情怀,全面的综合素养,终身发展能力和未来教育家潜质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人才,为培养新时代“大先生”做出应有贡献。